鉴于中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油消费,对大豆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应当立足于整个油料产业的视角。2017 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已逼近1亿t,国内植物油年消费量已达3 505 万 t,人均年消费量超过 24 kg,国产植物油自给率仅为 35% 左右。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提高植物油自给率对于保障中国植物油供给安全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美国大豆进口加征关税不仅是对美国非法贸易手段的有力回应,更是维护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安全的必要之举。大豆和油菜这两种油料作物是中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但这两种大宗油料作物却大部分依赖于进口,尤其是国内大豆产能近年来严重萎缩以及油菜产业的发展也是岌岌可危的状况,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食用植物油是人类的重要副食品。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油脂不足,即会导致营养不良、体力不佳、体重减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科研委员会( NRC) 和美国卫生公众服务部( DHHS) 等组织推荐的合理膳食结构是每人每天的食用植物油的摄入量为 25 ~ 30 g。依据这一标准,同时根据国家“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而适当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其他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我们选定每日人均25 g作为中国居民食用植物油最低消费量标准,低于这一标准,居民的营养水平将被视为没有得到最基本的保证。国产菜籽油在最低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时必须达到的产出量,按每日人均25 g 的最低食用植物油消费标准,中国每年食用植物油的自产量应达到1241.66万t(以 2013 年底总人口 136 072 万计) ,即使按照2013年国产菜籽油占国产食用植物油总量比重 55% 计 算,国产菜籽油的产出量必须达到682.91万t以上,也就是说,一旦国产菜籽油总量被进口植物油挤压到682.91万t以下,即在2013年中国就应当启动贸易救济。
维系国内油料供给安全,除了加快国内油料产业发展之外,还应实施必要的贸易救济。由于食用植物油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对于油菜产业的贸易救济不能仅仅着眼于针对油菜籽和菜籽油的进口,应当采取多样化和层次化贸易救济措施,启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2013 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6 338 万 t,对国内油菜产业造成了大的挤压,682. 91 万 t 的菜籽油贸易救济底线实际已被突破,在 2017年大豆进口总量已经高达 9 553 万 t( 数据来自海关总署) 。因此,应该持续保持启动针对美国和其他大豆进口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及相应措施的权利,通过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等方式,减少进口大豆对国内油菜及相关油料产业的冲击,维系国家的战略安全。